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动态

浏览量:99720
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留言后可查看该公司联系方式!
返回顶部

中鹤集团:城镇化“产城互动”的新模式

来源: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:2015/4/14 10:34:37 By 大师 阅读(500)

当前我国正处城镇化的加速阶段。新华社记者在调研中发现,部分传统农区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支撑,推行就地城镇化,日渐走出了一种“产城互动”的新模式。在中部产粮大县河南浚县,以中鹤集团为龙头正在开展的相关实验,就是此间代表,其中的路径演进、经验探索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,值得关注。

农民上楼进社区 村庄“腾笼换鸟”变厂房

这是一栋四室两厅的单元房,154平米。客厅里,孙子斜靠在沙发上看电视,头顶上方的水晶吊灯格外显眼;厨房里,李学梅正忙着烧饭,半掩的推拉门后飘出阵阵菜香……

64岁的李学梅是河南浚县王庄镇小齐村村民。由于老村工业用地征迁,她跟随儿子一家搬迁到了名叫“中鹤新城”的新社区,至今已经过了两个春节。

“土地流转出去后,儿子媳妇都进厂上班。我年龄大了,平时在家做做饭,照看一下孙子,晚上没事出去跳跳广场舞。”

小齐村支部书记魏成富介绍,全村1300口人,共有土地1600亩。早在2012年年初,因为中鹤集团工业园区征地,村民们像李学梅家一样,陆续搬迁至新社区。“老屋拆迁后给予相应补偿,新房以每人30平米、650元/平米的价格购买。折算下来花钱不多,但生活环境明显改善。”

据了解,中鹤新城社区由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中鹤集团)和当地政府分别出资4900万元、5100万元,共同成立中鹤新城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。社区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,可容纳8万人居住。目前一期已有3个小区完工,入住农户1600户7000余人。

王庄镇中心小学校长何国印表示,社区水电暖全通,还配套有学校、医院和商场,硬件设施跟城里差不多。“以新城小学为例,2013年9月份投入使用,目前在校师生2200多人,学校配有实验室、音乐教室,用电子白板教学。而此前30多年,孩子们一直坐在小平房里上课。

记者看到,社区里人气很旺,小吃街上的摊点一溜排开,商场里各色货物齐备,前来购物的村民挨挨挤挤。36岁的刘贯强说,自家村子虽然还没搬迁,但为了将来孩子上学方便,提前在新社区里买了一套房。“刚开始大家还有点观望,现在附近村里的年轻人结婚,不少女方都要求男方先在社区买套房。”

中鹤集团副总裁王文明告诉记者,回顾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,形成眼下的局面看似偶然实则必然。“作为一家农业龙头企业,从保证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,随着规模扩张急需建立自己的清洁粮源基地。为此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,发现多数农民进厂务工,生产方式发生很大变化。而另一方面,分散的村庄格局也影响了规模化粮源基地的建设,在此背景下开展并村进城便水到渠成。此外,农民入住社区后,节约出来的大量土地,也解决了企业新建厂房用地难题。”

据了解,中鹤新城首批搬迁的4个村庄原有占地3500亩,除去新城占地2000亩,新增土地达1500亩。预计王庄镇40多个村庄全部搬迁完毕后,除去工业园区、社区和沟塘道路占地外,耕地面积将从此前的9万亩增加至12万亩,净增耕地3万亩。

产业升级“倒逼”基地建设 农业现代化驱动城镇化

中鹤集团始建于1995年,前身是以生产玉米淀粉为主的河南淇雪淀粉有限公司,经过十几年的发展,目前已成为资产33亿元、年产值24亿元、拥有员工3500人的集团公司。先后获评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。

中鹤集团董事长王学军表示,随着企业产能的扩大、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,日渐感觉到粮源供应的重要性和基地建设的紧迫性。

“以前进行面粉加工,因为千家万户小生产导致品种杂,粮源稳定性差,生产高端粉时只能从国外进口小麦。近年来公司的产品从面粉延伸到了挂面、水饺和包子等,如果再简单从市场上收购原粮,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食品安全,都很难管控。”

正是在产业升级的压力“倒逼”下,中鹤集团积极实施产业链条向上游延伸工程,按照自愿原则,以每亩地每年1200斤小麦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包租过来,规划建设12万亩清洁粮源基地,将企业的“触角”延伸至粮食种植、管理和收获。

实现了土地规模化后,机械化、标准化生产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便顺理成章。2010年年初,中鹤集团联合所在地部分农户建立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农机合作社。在先期流转的2万亩土地上,基本实现了耕作、供种、灌溉、施肥、植保、收割的“六统一”作业,由此把田间地头变成了安全食品的“第一车间”。

在成方连片的玉米大田里,记者见到了进口的指针式自动喷灌机。工作人员介绍,该设备通过电脑远程控制,以供水处为圆心做圆周运动,每台机器23小时作业1000亩。除灌溉外,还可施肥、喷药,节水和节电率分别达50%、70%以上。

在产业升级过程中,中鹤集团不断拉长小麦、玉米、大豆等的加工链条。截至目前,5.8平方公里的精深加工产业园已初步建成,公司年加工原粮能力达75万吨,基本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以小麦、玉米两条产业链为主的产业集群。

记者发现,为调整产业结构,在规模化种植之外,公司还规划了占地3000亩的标准化肉羊养殖场。目前羊舍已建成94栋,投入使用65栋,存栏母羊3万只。专业饲养员王福军介绍,养羊饲料来自青储玉米秸秆,羊粪经过处理后还田,由此打通种养殖环节,以实现循环农业。

由于有了产业支撑,机械化作业解放出来的大量农民悄然发生了角色转换,有的由兼业生产变成职业农民,有的则“洗脚上田”彻底成为车间工人。53岁的王建真是一名污水处理厂工人。他告诉记者,以前全家种了7亩地,扣除成本每亩地年收入最多1000元。土地流转后,租金与过去的种地收入相当,此外还多了2500元的月工资。

王文明表示,随着社区建设以及产业集群的发展,预计依托中鹤集团一二三产业可新增就业岗位约2万个。这种就地实现的城镇化,将使越来越多的王建真们体会到“不用东奔和西走,幸福就在家门口”。

内外隐忧不容忽视 探路标本有待观察

针对中鹤集团开展的新农村建设,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前行长殷欠勇认为,类似以企业为主体的探索,既是改变二元结构、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创新,同时也为保障粮食安全、食品安全提供了有益借鉴,值得肯定。

“向前推,是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;向后推,是食品产业的精深加工;横向推,则是新型城镇化的就地推进。可以说,这种工农互补、产城联动、协调发展的模式恰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与时代变迁趋势叠加的结果。”

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田建民表示,前些年,城市附近的农村城镇化基本采用的是以非农产业来推动和支撑。中鹤集团在产业升级压力“倒逼”之下,本着企业向园区集中、土地依托合作社集中、人口向社区集中的“三集中”原则,客观上对远离城市的传统农区如何开展城镇化进行了尝试,极具标本意义。至于这种模式是否可复制以及未来走势如何,尚需进一步观察。

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,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并村进城,由于整体运作规模较大,从内部而言,一些农民群众仍有顾虑和观望情绪;从外部而言,企业遭遇的政策困境也亟待破解,这些都提示了相关风险的存在。

魏成富介绍,以首批启动并村进城的小齐村为例,至今尚有14户没有搬迁,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较差,手头不够富裕。针对这部分特殊群体,目前村里和公司正在联合设计新的方案。

相关村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一般来说,进城前大家主要有以下担心,具体包括旧有宅基地补偿不足、新城住宅购买资金不足、土地流转后无活可干等。由于企业扩张与社区建设捆绑发展,如果强制推行“一刀切”,对于经济条件好的村民固然是顺应了需要,对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则很容易变成“被上楼”。

还有已经入住社区的村民表示,搬迁后虽然收入有所增加,生活环境改善,但是生活开支也明显加大。46岁的田心宪是一名货车司机,爱人在中鹤集团的麦芽糖车间上班,全家年收入十来万元。他说,以前住老村的时候,房前屋后的空地都能种菜。搬到新城后,张嘴吃的统统要拿钱去买,全家光买青菜每月要多花几百元钱。

王学军则告诉记者,从企业角度看,中鹤集团在探索中也遇到一些政策瓶颈制约。

首先,在鼓励粮食生产与促进土地流转之间,相关政策不够协调。土地流转后,农民不再从事农耕仍享受种粮补贴,而真正种植经营土地的企业却无法享受政策优惠。

其次,集团流转的土地无法成为抵押品,使得企业融资主要依靠政策性银行和其他商业机构,结构单一且数量有限,也限制了相关项目的推进速度。

“希望有关部门能从顶层设计上有所突破,营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,否则在现有条件下创新,不但推进的速度慢,而且还很吃力。”王学军说。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,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(电话:)。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,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、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,仅供读者参考。
核心内容:挂面
把握机会 立即留言99%的代理商通过留言找项目!
您的姓名:
*姓名或昵称
联系电话:
*您的手机号
联系微信:
  您的微信号
回访时间:
代理区域:
留言内容:
 


隐私权相关政策
验 证 码:
 

温馨提醒

如果您对该项目感兴趣,请在下面立即留言!

本网站属于可自主发布并可自主删除的信息交流平台,倡导诚信合作、互惠共赢!为了保证您的利益,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,请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,以免造成损失!

快捷留言>>

关闭
  • 信誉指数:100
  • 工商注册:认证图标
  • 荣誉证书: 0项
  • 认证星级:
  • 认证时间:2013-12-08
立即留言
关闭